
其,“智能制造”不是橫空出世,而是前衛制造發展的新形態。“智能制造”作為前衛制造的新形態經提出,就獲得制造業內眾多專業人士的廣泛響應,正在成為中制造業轉型升的新方向、新趨勢。但是也應該看到,“智能制造”并非只是個橫空出世的概念,而是制造業依據其內在發展邏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整合逐步形成的。可以說,“智能制造”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集成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的前衛制造系統,是集成制造、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化制造等多種前衛制造系統和模式的綜合。
其二,市場需求是前衛制造發展的根本動力。上世紀中期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變得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要求現代制造業必須有短的交貨期、優的產品品質、低的產品價格和好的服務,促使工業制造從初的規模化戰略、成本導向戰略發展到后來的質量戰略、服務戰略。隨著消費者環境意識的提高,環保戰略又成為工業制造的重要導向之。目前,單的制造業發展戰略已經讓位于綜合性的制造服務戰略,前衛制造系統必須在時間、質量、成本、服務和環境等幾個方面同時能夠滿足市場和社會需求,從而獲取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就對制造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動力。
其三,技術進步是前衛制造發展的關鍵因素。從制造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來看,前衛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也是制造技術進步的過程。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開啟了次工業革命,同時也開啟了工業化制造的新篇章。上世紀中期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進入了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電子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發展迅猛,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為制造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計算機集成制造、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等技術系統應運而生。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的數控機床,到60年代開始出現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數控、計算機輔助制造,到70年代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制造業沿著條信息化程度不斷深化的路徑快速發展,到目前已經發展到借助計算機仿真技術的虛擬制造和借助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階段。
其四,組織方式創新是前衛制造發展的靈魂。美的福特發明了流水線,顛覆了傳統歐洲作坊式的生產組織方式,使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就是種典型的制造組織方式創新。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工業社會階段,制造系統和模式是剛性的大批量生產,流水線和泰勒工作制得到廣泛的應用。到了20世紀后半葉,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迫使工業制造向多品種、小批量、縮短生產周期方向演進,剛性制造模式逐漸被柔性制造模式所替代,與之對應的生產組織也由金字塔式的科層管理向扁平化、矩陣式管理的方向演變。
其五,模式創新是前衛制造演變的集中體現。制造模式的創新主要是圍繞對消費者需求的響應程度來演進的。隨著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產品的大豐富,工業制成品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消費者的話語權卻越來越大,如何更好、更快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成為制造模式創新的重要因素。美波音、通用電氣等企業采取的并行工程強調并行地進行產品及其相關過程的協同設計開發,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德大眾公司實施的模塊化生產方式,把大規模制造的成本優勢和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化結合起來,實現了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在滿足消費者更加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大大加快了對需求的響應時間。
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制造業出現了由單純制造向服務型制造模式轉變的新趨勢。在服務型制造模式下,制造企業以“產品+服務”的形式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比如,英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為客戶提供的不僅僅是傳統的維修服務,還整合了增值服務,保障了航空公司服役飛機良好的使用狀態。
總之,前衛制造業是以顧客為,不斷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了技術創新、組織方式創新和模式創新,以實現、、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產,從而取得理想的經濟社會效益的制造系統的總稱。而“智能制造”是前衛制造業發展到當前階段,整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代信息技術,由集中式控制轉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并通過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以及三項集成(縱向集成、端對端集成、橫向集成),實現智能化、社會化生產的新形態。從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模式創新三個維度認識“智能制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制造業當前所處位置以及未來努力的方向,避免盲目求新和急于求成的傾向。